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安全实际、精准把握世界安全形势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必须长时间坚持的重要遵循,也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能力已日趋成熟。习强调:“要精准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新形势下,我们要逐步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全方位维护好国家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内容,关乎党和国家的安危。习强调,“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关于政治安全,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理解。对内而言,一般是指政治体系结构符合常理,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稳定,国家政权正常运作,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对外而言,主要是指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安全是根本性安全,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其他领域安全的实现,无论是传统安全还是非传统安全,其效果最终都体现为国家政治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阔步迈向小康,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营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政治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依旧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增加了维护政治安全的难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随着我们国家融入全球化速度加快,改革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意识形态的扩张,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悄然地利用互联网等途径渗透到我们国家社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冲击。如果这些社会思潮恣意传播,就会消解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国际安全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等影响因素相互交织,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污化社会主义中国的危险长期存在,我们所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受到严峻考验。
政治安全、政权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前提。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现实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党的使命。只有保证政治安全,才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继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披荆斩棘、阔步向前。
人民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习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同时,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人民安全是其他安全的重要遵循,是所有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各种安全都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权益为本质要求。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安全,人民是基础性力量。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人民安全置于主体地位,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日趋成熟,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日益健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必须依靠人民。习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深刻说明,人民群众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主体,党和政府必须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上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同时应当认识到,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全面小康的新中国。在新时代,拥有共同奋斗目标的中国人民,必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宏伟目标的实现,重点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安全环境,在关键领域完善国家安全制度和体系,逐步的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人民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追求和最终目的。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安全理念,不仅要保障全体人民安全,还要回应每个人对安全的新期许。人民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大力改善社会生活水平,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提供较为可靠的安全支撑;人民希望党和政府更加关注民生,有效治理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积极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人民希望有更健全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妥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政府就要始终将保障人民安全放在首位,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精准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习强调:“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方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上的能力和水平。”这些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防范化解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强劲的经济动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保障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方面,国家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中国正是在几十年的和平期间内,慢慢地加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本前提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只有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不动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更高质量发展,不断的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才能保障民生,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有效抵御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夯实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离不开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基于此,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只有经济安全了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政治、民生、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才能大幅度提升国家总实力,才能增强抵御外部环境冲击的能力,从而有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为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维护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的最本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通过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举措来推动实现经济的更高速度、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军事、文化、社会安全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其中,文化安全具有无法替代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别的方面安全工作的成效。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不仅在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实力、人才实力上比拼,同样也在文化领域交锋,且慢慢的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因此,始终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批判态度,捍卫我国文化领域安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格外重视的一项工作。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族强。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的兴盛衰败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保障文化安全是民族走向昌盛的基本前提。如果国家文化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将很难延续下去,国民将失去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成为空谈。
一方面,文化是各民族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精神纽带。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各民族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来源于大家对中华五千多年民族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文化兴盛与否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时,等中国人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广大中国人民自觉接受的文化。因此,只有维护好国家文化安全,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动荡变革之际提出来的,是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安全新特征的发展,也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要求,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谋求发展的诉求。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着眼国内安全,还重视国际环境的共同安全,注重两者的相互协调和统筹发展,超越了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局限。正如习所说:“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维护国际和平和共同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助于营造一个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促进一起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也离不开各民族和世界的支持。随着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交往规模逐步扩大,国际社会慢慢的变成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成为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不仅与本国有关,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深刻影响全世界。近年来一系列世界性问题给各国敲响了警钟:当面对危害世界共同安全的问题时,世界各国只有摒弃民族差异、偏见、隔阂的观念,积极主动寻求合作,才能达成共识,形成战胜灾难的合力。
安全的国际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依托。与习所倡导的“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一样,总体国家安全观也强调共同安全,尤其是“国际共同安全”。20世纪80年代,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随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我们仍就面临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的机遇还在。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个别西方媒体大肆炒作“”,故意制造争端,企图影响我国的发展速度。为消除坏因,我们要全方位强化国际安全合作,促进国际共同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未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是接近梦想,就越需要守护和平。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根本,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宗旨,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加强国家文化安全为保障,以推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各项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