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少时,他忽然道:“连我都觉得房价离谱了,这座城市还有几人买得起房?”
——他身家近亿,说这话并没有炫耀的意思。我理解他的感受,也无意反驳他对房价的评判,但对他的推理过程并不以为然。
我认为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寓言,因为它精确的喻示了我们在所有事情上的认知模式。
我们热衷于对房价指手划脚,然而出发点要么是个人及周边圈子的感觉,或者一鳞半爪的信息。
据相关人士统计,按照今年八月份的销量推算,当前的库存只够消化5.1个月。
这里还得考虑到全国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就是说,一二线城市的库存量应该还更低。
这里有任志强在8月份被刷屏的一次谈话中提供的一组数据:“2015年土地供应就是负的33%,很多城市土地已然浮现短缺,包括上海和北京。
2016年,政府的土地供应继续下滑,部分一线年的一半都不到。比如,北京2016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是800多亿,而2015年是1960亿。去年才到前年的40%左右。”
2015、16年拍卖的土地,按正常的周期,将在2017、18年转化为商品房进入销售市场。
根据克而瑞2017年总结展望报告的土地篇称——上半年土地供应降至低位,一二线城市尤其严重。但这种情况下半年或有所回复,因为许多政府将加大推地力度。
今年还没结束,估计全年一平均,就算整体供应量有所走高,也不会有相差太大。
没见有多少开发商今年患上土地饥渴症,大肆打广告、找中介,求各种方式的拿地么?
开发商土地储备量的增加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这两年的地荒,然而拿地的热点区域比较集中在长三角和大湾区。全国整体的供应量问题可否得到缓解,恐怕不容乐观。
——于是,假如从供应端考察房价波动,仍然得回归到政府的土地推量上来,毕竟这仍然是开发商土储的主要来源。
政策——比如当下,显然中央有希望地方政府加大土地推量的要求,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土地供应量会增加。
然而从常态看还要受:地方政府缺多少钱?城市规划推进力度、城市经济对房地产行业需求等因素影响。
所以,本质上,人口净流入一、二线城市,需求是在一直增长的。只是人口增量,与房源供应量之间的比率,需要精准监控。
通胀形势、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以及政府基于宏观考虑,对房地产金融杠杆政策等,都会影响百姓对房产的需求。
除了房产,还有多少渠道可以让我们消费者获得财产性收入或者,哪怕仅仅让资金保值?
集家族之力买婚前之房,房子成为是否安身立命的重要标准,倘若这样的观念不发生转变,恐怕房地产的基本需求难以缓解。
这个系统还能够继续补充完善及细分下去,比如还可以补充货币政策及现状对房价的影响,比如还可以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自住房花钱的那群人、投资群体、投机群体以及无房群体之间的利益搏弈来观照房价系统;甚至你还可以从舆论的角度来观照传播环境对房价的影响。
如果你有足够耐心会发现这简直是一个庞大到无法想像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迄今为止,我们在各种渠道所看到的信息全部都不是也不大可能基于整个房价运行系统的分析,甚至连具备系统思维的观点都难以见到。
开发商、作为惟一土地供应商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政府、购房执念全世界最强的花钱的那群人,这样的结构,并且有强力政府影响的运行规则,以及中国当前的历史环境,这一些因素,才产生了目前的房价局面。持之以恒深入分析这样的结构,或许能找到房价的波动根源。
《系统之美》一书中举了个例子:如果我在地里施了100磅的肥料,可以多收成10斗,但假如施200磅肥料,收成也不会再增加了;假如施300磅,甚至会出现减产,因为土壤被破坏了。
而线性思维通常认为可以按比例以此类推。然而这是个非线性的世界,因和果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甚至不都是直接的可以划直线的关系。
所以,当我们正真看到市场上有炒房客大肆购房,便认为炒房是房价走高的凶手,打压了炒房客便可以压低房价,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过去的经验认为,靠打压炒房的政策是无法改变系统的。
房价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我们不但要看到尽可能全面的关联因素,更要找出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一项或几项影响因素。
市场情况被政府感知这中间存在延迟,制定政策有时间延迟,政策产生效应有时间延迟——比如现在开始加大土地供应量,那么从政府土地收储到拿到预售许可证便为可售房源之间,至少一两年的延迟。也就是说,现在开始加大供应量,转化为市场影响力需要一两年时间。
系统时间延迟的特性告诉我们,因和果之间并不是立刻产生反应。假如我们在延迟过程中,没意识到正确的时滞性,而是根据短期的现象不断加大干预力度,那么将会遭受系统的报复。
《系统之美》说“人们倾向于理性地从自己的短期利益出发,但每个人的行为汇集起来的结果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这场房价之争中,中央政府力求平稳房价却又不影响经济、地方政府首要考虑土地财政收入却又要平衡中央的关系,开发商当然是商业利益最大化,已购房者希望房价上天,未购房者希望房价回到解放前……
其后果可能会造成“政策阻力”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政策规避措施——急须土地财政的城市对中央政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离婚购房等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层出不穷。
系统思考泰斗德内拉·梅多斯在她的书里,按照对系统影响力量从小到大提出了12大变革方式,我结合房价问题,试举几例:
1、对一个系统改变最小但相对容易的措施是改变流量的数值。比如改变土地供应量、采取限购压制一段时间的需求等。
系统理论认为,这只是细枝末节的设整,就如美国现行的政治系统下,让布什还是克林顿当总统,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因为他们处于同一个系统之中。
然而,她也指出,90%的人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流量参数的改变上,因为这是所有人用线性思维最容易想到的问题。
就房价而言,让地价高企的机制以及深厚的购房传统和狭窄的理财渠道没改变,恐怕除非经济系统崩溃如同2008年,否则房价不会有太大影响。
永远保持充足的供应量,房价大体会安定下来。这想起来很美好,能做到吗?四五线城市房价长期上不去,大体上便是有供大于求的存量这个缓冲器。然而土地资源稀缺的一线城市恐怕难以做到。
也就是说政府要有公开透明快速准确的信息收集及政策反应系统,对市场供求关系迅速掌握并做出一定的反应——这在当下的状况下,几乎也不太可能。
5、改变调节机制,让市场自身的反馈去调节——比如房价慢慢的升高,自然慢慢的变少的人买的起,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这个,风险太大,也不现实。
比如,改变中国人一定要买房的观念,只要“居者有其屋”即可,不需“居者买其屋”。倘若这个观念转变,那对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必有根本性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正在大力推进房屋租赁、推行租购同权等措施,可能真正会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或许是比较根本性的影响。
好了,我早已对预测房价失去兴趣,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然而相关专家太多,我只好第一次完整亮出我的想法。
再一次强调:我们没能力看清房价系统,所以也难以预测大概走向。尤其是在当前这样微妙的经济情势下。
假如谁“预测”对了,很大程度上也是瞎猫碰到死老鼠,我也并不会认为他(她)就是怎样的英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