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app下载 · ACE阻尼器-安全型
  • “绘图狂人”爱较线多座桥梁系上“安全带”
“绘图狂人”爱较线多座桥梁系上“安全带”

“绘图狂人”爱较线多座桥梁系上“安全带”

  汪正兴,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副调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从事桥梁结构研究工作30多年,带领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桥梁检测监测及减振抗震专利产品成功应用于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等国内百余座特大型桥梁上,实现总产值十余亿元。

  用来减振抗震的阻尼器被称为桥梁的“安全带”。在大风、地震等冲击下,桥梁假如慢慢的出现大幅度飘动、摆动是十分危险的,这就需要在桥梁上安装吸收能量、衰减振动,让桥梁保持稳定的装置——阻尼器。

  30多年来,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副调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汪正兴带领研发团队奋战在桥梁科学技术研发一线,瞄准桥梁科技前沿问题,面向交通强国桥梁工程的重大需求,创新求变,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其研发的斜拉索LMD阻尼器、吊索IMD阻尼器、吊索PMD阻尼器、吊杆TLMD阻尼器等桥梁结构振动多目标协同控制技术与产品,被成功应用在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等国内一百多座大跨度桥梁工程上,极大的提升了桥梁的安全性能。

  4月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中铁大桥研究院的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见到汪正兴时,他正与技术人员一起调试设备、核对数据。汪正兴是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

  “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也是国际上第一个桥梁结构多功能动力试验平台,”实验室内,汪正兴有些激动地介绍,“它是用来检测我们下一代产品性能的。传统的试验平台只能让阻尼器往单一的方向运动,而这台机器可以让阻尼器在空间六个自由度上运动,真实模拟它安装到桥梁上以后的工作状态,来保证产品出厂时的品质。”

  如今,中国桥梁已经和中国高铁一样,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汪正兴深知,从他和他的开发团队手中诞生的一款又一款阻尼器,是桥梁的生命线工程。一直在改进和提升产品性能,成了他最执着的追求。

  在产品设计上,一有灵感,汪正兴就会马上绘图记录下来,如今他绘制的草图已记满几十个笔记本,稿纸更是不计其数。他也因此被同事们称为“绘图狂人”。

  “这款阻尼器第一代产品安装不够简便,也不太美观。”“第二代产品把两个安装点减为一个,又把它立了起来,更好看。”“第三代产品在某一个方向上的效果不太好……”汪正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察觉缺陷、改进产品,一款斜拉索阻尼器,他与开发团队不断进行更新迭代,如今第六代产品即将上市。

  汪正兴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了桥梁阻尼器从大量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的转变,并初步形成年产值亿元的产业,推动了我国桥梁技术的进步,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相关成果转化填补了大量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自主研发减振抗震产品,也持续创新大跨桥梁结构系列检测监测及减振抗震技术。多年来,汪正兴带领研发团队为桥梁安全“保驾护航”。

  2020年4月26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发生风致涡激振动,桥上车辆驾乘人员有明显振感,引起社会舆论关注。鹦鹉洲大桥前期已安装了健康检测系统,事件发生后,汪正兴与同事一起通宵对系统采集、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最终认定这次大风没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辅助管理部门快速形成不封闭交通的决策,保证了居民出行的畅通。

  桥梁、隧道、路基结构中的竖向位移是运作状况和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位移值的获得必须准确、及时、可靠。以前采用的百(千)分表等位移计法等传统的位移测量方法均属于短期的人工测量,耗费时间和人力,实时性不强。

  “重庆朝天门大桥建成前做荷载试验,当时也是依靠传统光学仪器设施进行‘人工跑尺’,遇到大雾只能停工。”汪正兴说,以前完成一座桥梁的荷载试验,要花费一周时间,位移只能达到毫米测试精度。未解决这一问题,他和团队工作人员整天“泡”在试验大厅里,日以继夜开发出基于液气耦合连通管的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整座桥梁的荷载试验一天内就能完成,位移测量精度提升一个量级。

  汪正兴相关研究成果经业内专家评审达到国际领先或领先水平,其中“长大跨桥梁安全诊断评估与区域精准探伤技术”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还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中国及国际专利授权两百余项。